坡芽歌书介绍(文化遗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18 22:16:18
中国有很多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这些文化需要我们要了解和保护,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以流传,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坡芽歌书介绍(文化遗产),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这些文化遗产。
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民歌记录于土布上的民歌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由 81个图画文字构成,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歌曲,它集中了壮族民歌的精华,承载着壮乡儿女天籁欢歌般的情爱密码,是壮族最优美的篇章。2006年年由学者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富宁县境内发现整理成《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于2009年正式出版发行。
坡芽歌书基本简介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一个壮族聚居的小村庄里世代传唱着一种山歌,唱山歌时人们会参照一坡芽歌书 张画着奇怪图形符号的土布帮助记忆,这就是后来被惊叹为“活着的图画文字”的坡芽歌书。
“坡芽”为壮语,是开满染饭花的山坡之意。当地村民习惯用一种叫做“染饭花”的花朵与糯米浸泡,做出彩色的米饭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芽”即染饭花。
坡芽村现有55户人家,全是壮族,其中农姓有48户,其余为韦、黄等姓氏。他们世代以稻作为主业,有时也进行狩猎。坡芽村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因此民风古朴,代代相传的山歌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发现歌书的坡芽村 坡芽歌书是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的,原件为一块画有81个奇特图形符号的土布。
据介绍,这是祖传的一份歌书,每一幅图画代表着一首特定的山歌,81幅图画记载了81首壮族情歌。这些图画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制而成,书写符号相对抽象而固定,且能唤起人们对歌词的相同记忆,只要见到这个图画,即可根据它约定俗成的特定涵义演唱整首山歌。
坡芽歌书生态环境
“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坐落于滇桂结合部右江上游地区剥隘镇的大山之中,隶属于云南文山的富宁县。驮娘江畔的剥隘镇,不仅是云南通往两广的大门,也是壮族文化的“富矿区”。在壮语中,“坡”即山坡,“芽”是一种开黄色小花的灌木,俗称“黄饭花”,又称“杨咪咪花”,采黄花煮于沸水,可得壮家人制作五色花糯饭所需的黄色染料,“坡芽”即“山花烂漫的地方”,村庄因位于“坡芽”而得名。
歌圩文化在这里长盛不衰,世代流传的壮族民歌曲调就多达20多种,类似的民歌文化现象,即使在壮族聚居的广西也不多见。而大山深处的坡芽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散发着古老文明的荣光。
坡芽歌书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花繁叶茂,四季如春。壮族祖先是这块土地最早的开发者,这里是壮族最早孕育稻作文化的地区之一。长期的稻作农耕,磨练了这里壮族百姓温和内向、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互助、富于创造的民族性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民族风俗浓醇,当时去的时候刚好是阴历的八月十五,村民拿出自制的月饼招待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正是这样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坡芽歌书。
富宁县隶属云南东南部的文山州,地处滇桂交界珠江上游右江流域,与越南毗邻。这里的山地水域曾是壮族先民生息繁衍的故居地,也是右江起义的红色迂回区。坡芽村所属的剥隘自古是西南边陲重镇(李方桂曾发表过该地语言的调查报告1944、1957),可通舟直达南宁,为两广与云南通商要口。现在富宁县城街头最醒目的标语是:“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右江流域的壮族文化保存最集中,特色最鲜明,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民族语言和以“那”(壮语稻田、水田之意)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富宁壮族也因此被称为“百越民族的活化石”。《坡芽歌书》正是生长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记录的壮语是同百色地区一样的壮语北方方言。
坡芽歌书人文环境
坡芽,这个美丽而静谧的村庄,世居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善良的人们。在壮乡,“歌伴人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唱歌是抒情达意的最好媒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劳作以外的娱乐,坡芽也不例外,村民们同样以歌唱表达内心的情感,消磨闲暇的时光。
“三月三”是壮族最盛大的节日,对歌是其主要内容,一般会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举行,最吸引人的场景是男女青年互谈友情,对唱山歌,如果双方有意,则会对敲手中煮熟的红鸡蛋定情。在不同的地区,“三月三”的叫法不尽相同。与坡芽歌书的发现地毗邻的广西,在“三月三”尚未作为壮族人民的正式节日之前,凡是在壮乡举行的这类活动都称为“歌墟”,与坡芽歌书发现地相连的广南县则称之为“花街”,唯独富宁一代的壮族称之为“陇端”,并在陇端街上举行对歌活动。
“陇端”的历史,可以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寻找到蛛丝马迹。书中的《笮都传》记载:“永平中(公元58年到75年)……辅上疏曰:今白狼王唐敢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这三章诗,就是天下闻名的《白狼歌》。壮族学者研究发现,《白狼歌》中有“偻让龙洞”的诗句,这里的“龙洞”就是壮族先民“陇端”的同音异写,而陇端街对歌为富宁一代所独有,由此可以推断坡芽歌书在东汉时期已具雏形。
坡芽至今仍流传着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老人厅”议事决策的风俗习惯,“老人厅”在壮语中的发音为“滇东”,“滇”为带有祭祀性质的干栏式建筑,壮族村寨中凡是重大的村舍活动,也都在“滇”内举行。《滇国史》考证,“滇国”即干栏祭祀之国,“滇”是定居民族农耕文化的产物,男女对歌习俗的出现当与定居民族的风土人情有关。滇国是旧中国中晚期延续至西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坡芽歌书的出现当在其后,应是壮族地区进入封建社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产物,并不断拓展扩充成为今天的版本。
坡芽歌书的奇特之处在于以图记歌。文献《瑶壮传》记载,壮族有把歌记录在扁担上的习俗,且“间以金彩作鸟卉于上,沐以漆,使不落”,这类记录歌谣的方法类同于坡芽歌书。由此可以推断,坡芽歌书的出现与壮族习俗和陇端街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壮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正是壮乡丰富的民歌文化、壮族图画表意的习俗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才有坡芽歌书的代代相传。丰富的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的样本坡芽歌书是文山壮族传统民歌的一种古老的传承形式,是壮族的重要文化遗产,2006年发现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坡芽村。这里是一个壮族聚居的地方,素有“歌海”之称。文山的壮族人民伴歌而生,踏歌而逝,丰富的文化生态土壤孕育了丰富的民歌文化,坡芽歌书就是产生于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
坡芽歌书介绍(文化遗产)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
热门资讯
-
★延安中考英语一对一家教去哪儿能找到靠谱的辅导老师
2018-11-02 -
★2018年延安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开通
2018-07-31 -
★2018年延安中考分数线公布
2018-07-22 -
2018年延安中考时间公布【6月27日-28日】
2018-01-30 -
关于足球的名言
2017-11-15 -
关于进取的名言
2017-11-15 -
关于胸怀的名言
2017-11-15 -
关于无私奉献的名言
2017-11-15 -
关于索罗斯的名言
2017-11-15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