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熊丙奇:在线教育还能维持多久?

来源:新产经     时间:2016-05-26 15:07:16


在线教育正处在资本的“圈钱游戏”当中,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认识,在中国,理性的在线教育不能因资本搅动而偏离教育本源。

资本“狂欢”时代难持续     文/《新产经》记者 郝艺

近几年,乘着政策之风、资本之势,在线教育一路高歌猛进。从新东方、学大教育等传统教育机构的全面布局,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业务拓展,再到其他资本大咖以及小规模创业资本的纷纷加入,在线教育市场在资本的热捧下,进入“狂欢”时代。

在不少人眼里,有了资本助力,中国的在线教育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样的说法,持“资本赚足吆喝、大玩圈钱游戏”观点的人同样不在少数。那么,资本到底是如何搅动在线教育市场的?到目前为止,在线教育市场是否已经探索出了成熟的盈利模式?还有,资本对在线教育市场的热情能维持多久,在中国,成熟的在线教育又当如何,资本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带着种种疑问,《新产经》记者专访了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资本掘金

《新产经》记者:从目前情况看,在线教育受到资本的关注程度如何?资本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处于什么阶段?

熊丙奇:从总体上看,目前资本进入在线教育领域比较旺盛。不过,如今的在线教育更多是把线下教育搬到线上,进行在线补课以及学科教育、基础教育等培训。现在针对在线教育的投资很多,项目也处在蓬勃发展期,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的死亡率也很高,在过去大约两年时间里,90%以上的在线教育都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真正发展良好的在线教育其实很少。

可以说,资本对在线教育的认知还处在盲目阶段,只是遇到投资不力的挫折后有点冷静下来。不过,资本现在还在炒作在线教育题材,原因在于,一方面,“互联网+”的概念让投资方有点“急火攻心”,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在线教育被赋予了很多听上去令人心动的口号,比如,颠覆传统教育、促进教育革新等。但事实上,在线教育根本就没有颠覆传统教育,反而在强化传统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仍然牢固的现实情况下,教育革新很难实现。

《新产经》记者:对于在线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而言,资本大量涌入带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熊丙奇:资本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给在线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宽了教育资源的选择范围,也促进了在线教育项目的发展,给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差异性内容,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由于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尤其是快速扩大规模、快速收回成本的特征,使其违背了教育规律。

“颠覆传统教育”的口号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在线教育领域,但实际上,目前所有的在线教育模式仍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这种模式在本质上还是传统教育,是灌输式教育、说教式教育,有很大弊端。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教育,而现代教育更期待交互式教育,希望学生摆脱教材、摆脱书本,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体验、观察社会、融入生活。还有,现在炒得很火的在线教师辅导,其实并非创新,辅导内容多是应试教育的内容,本质上是网上老师补课,并没有脱离线下补课会给学生增加负担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线教育其实是在强化知识教育,尤其是在强化应试教育,忽视了教育的核心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第一,在线教育不可能颠覆传统教育,只会是传统教育的补充;第二,如果要发展在线教育,更应该多关注个性化教育、多元化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补课、培训,这样不仅不符合中国教育的发展需求,反而可能引起新的教育问题。

《新产经》记者:有观点认为,K12、职业培训、语言学习、高等教育是在线教育的重点发展领域,您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在您看来,哪些发展领域更有可能成为未来资本角逐的主战场?

熊丙奇:其实,现在所有受追捧的在线教育领域都是线下教育的翻版,也就是说,哪些线下教育领域火,相应的线上领域也会很火,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受关注领域是一致的。比如,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很多机构的K12业务都是围绕学科培训来做,进军在线K12的企业逐渐增多。

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如果现有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如果追求功利的教育机构不变,接下来可能会有两方面的在线教育平台更会引起关注,一个是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培训,一个是技能培训,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化培训。所谓的K12就是基础教育培训,服务于应试教育目标。在职人员的成人教育培训也可能会受到关注,该领域是为了培养技能,不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国家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变,今后这两方面必然更受欢迎。

《新产经》记者:有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因为没有探索出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而未获得持续的投资,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在线教育市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您如何看待在线教育市场之“热”和盈利模式匮乏之“冷”之间的矛盾?

熊丙奇:大致来看,在线教育要实现盈利,有的是直接收取听课费;有的是做平台,实现名师入驻,通过名师集聚人气,再收取平台费;有的是赚取广告费;有的是收取赞助费。相比之下,做平台盈利较多,因为在线教师可以自己上线、自己上课,类似网上聊天。而通过做资源来盈利通常赚不了多少钱,因为自己垫钱、自己做产品、自己销售,难度很大。

确实,在线教育要实现盈利仍面临很多困难,以K12教育为例,在网上卖课方面,不是有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在网上选课,这会牵扯到学生学习习惯、网上授课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单纯在网上卖课很少赚到钱。

现在在线教育的具体经营情况和资本的热情是不匹配的,实际上到现在为止,相当数量的在线教育企业根本就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中国的在线教育还没有探索出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

而这并不影响资本进入的热情,因为现在资本进入在线教育,会先把相关概念股炒热,然后资本进入圈钱,实现套利后再跑掉。也就是说,目前资本进入在线教育大多以炒作为主,没有真正关注在线教育的实质,资本进入在线教育市场之“热”和盈利模式匮乏之“冷”之间的矛盾,归根到底是资本的圈钱游戏在作怪。

回归本源

《新产经》记者:随着“互联网+”不断深耕在线教育市场,资本对在线教育的热情还能维持多久?另外,有观点认为,在线教育必将迎来寡头时代,也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足够大,未来在线教育不会走向寡头时代。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熊丙奇:了解了资本“热捧”在线教育的本质,就不难明白,资本的热情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最多可能是两三年的时间,资本一旦赚够了钱肯定会跑掉。

而且,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不会有市场的重新划分和整合,也不会有寡头出现,未来可能形成不同类型在线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有的在线教育机构在线上和线下整合方面具有优势,有的则是在平台方面更具竞争力。

《新产经》记者:在中国,成熟的、理性的在线教育应该是怎样的?资本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熊丙奇:在我看来,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教育、投入教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教育作为炒作的概念,这对教育的发展以及在线教育行业来说,都将是悲剧。我国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在短暂的风光之后陷入困境,就因为把教育培训当作暴利行业。但如果认真核算教育培训的收支,就会发现,暴利是难以持续的,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在短期开几十上百个门店,这不是把办学当成办工厂吗?

一个成熟的在线教育市场,首先不能偏离教育思维。以教育思维去理解和发展在线教育,才能发挥在线教育的积极价值,和其他教育形式、活动共同组成完善学生的更好的教育。在线教育应为整体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切不可违背教育规律,赋予其不能承担的功能。如果出现这种结果,在线教育投资者、从业者,以及对在线教育充满期待的人士,都可能付出代价。

在线教育要发展,还必须摆脱功利教育。但现在,有多少学习者不是以功利的心态在对待在线教育,包括在线教育的提供者,是不是也以功利的心态发展在线教育,这是需要摒弃的。

虽然现在资本正在玩圈钱游戏,但是想要长期办教育,也是可以的,这就需要把教育当做事业长期经营,只有在师资、课程、教学中长期探索、努力耕耘,形成特色,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这和经营、和赚钱并不矛盾,在线教育可以赚钱,但是更多是提供高品质的资源共享。

商业性的在线教育机构,其线上教育首先要为线下教育服务;第二,应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收取线上服务费用;第三,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在不同细分领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与此同时,国家公益机构、公益基金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大学可以建立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共享但是需要上交一定费用,这个费用不会太高。这实际上是学生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实现公益性共享,而非营利性。还有,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应该建立在线教育名师资源,向不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即走公益路线。

这些构想离不开资金支持,尤其是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公益机构介入,可见,从整个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资金和在线教育的互动,不能以圈钱为目的,在中国,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在资本的协助下,走上公益之路。

在线教育方兴未艾,要让其健康发展,必须有明确的规范,有关部门应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尽早对在线教育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不能让管理、规范一直落后于现实,结果导致在线教育在商业与公益、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模糊地带,以及疯狂的概念炒作中野蛮发展,等到出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之后再进行治理。制度也是生产力,好的制度能培育、促进新兴事物的健康发展,我国在线教育目前亟须好的制度设计。

本文来自于《新产经》2016年第5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